消失的搭車人背景音樂?
消失的搭車人背景音樂?
那是游戲制作的音樂,沒法下的
都市傳說是什么?
都市傳說,這是個聽起來既陌生又時髦的名詞,是個民俗學的概念。它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民間故事的分支亞種,只是這些民間故事的背景并不是發(fā)生在“很久很久以前”,而是發(fā)生在當下,發(fā)生在現(xiàn)代都市中,講述和傳播它們的,也并非爐火旁的老爺爺老太婆,而是當代社會中見多識廣的都市人。這些故事有些荒誕不經(jīng),但大多數(shù)聽起來似乎有鼻子有眼,它們不僅聽起來信源可靠,甚至新聞媒體都會加入到傳播和求證行列之中。下水道里的變種金魚、老鼠肉做的羊肉串、長著貓臉的老太太,便宜得離奇的外賣,等等,這些都市傳說毫無疑問都帶有鮮明的都市印記,因此,它們也被都市人一本正經(jīng)地口耳相傳。
本文出自《新京報·書評周刊》8月20日專題《都市傳說》
縱使它們聽起來如此貼近現(xiàn)代人的都市生活,但當我們進行深入研究時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些所謂的新出現(xiàn)的都市傳說,包含的母題卻頗為古老,與古人心心相通。分明是老套的故事喬裝改扮,披上一層現(xiàn)代都市的外套,竟能吸引一眾現(xiàn)代都市青年心甘情愿口耳相傳,樂此不疲。更有趣的是,隨著都市在全球范圍內(nèi)的擴張,同一母題的都市傳說也流傳于世界各地,并且在當?shù)厣鐣詈臀幕h(huán)境的熏陶改造下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的都市傳說。
這是一個妙趣橫生的話題,也是一個適合在暑熱夜晚給人消煩解悶的談資。當然,傳說就是傳說,哪怕它再光怪陸離、引人入勝,哪怕它再信誓旦旦,消息可靠,哪怕它是七大姑八大姨五服之外的哥哥嫂子告訴你的“絕對是真的”的故事,也請謹記,除了亙古相通的好奇心之外,它絕對不是“真的”!它只是個都市傳說。
《消失的搭車客》:現(xiàn)代都市的古老幽靈
《消失的搭車客:美國都市傳說及其意義》,作者:[美]揚·哈羅德·布魯范德,譯者:李揚/王玨純,版本:魔宙出版丨生活·讀書·新知三聯(lián)書店 2018年9月
這本學術暢銷書首次出版于1981年。以“消失的搭車客”為題,是因為作者布魯范德對它的流變作了最詳盡的研究。
“路邊女孩搭順風車,到目的地后司機發(fā)現(xiàn)她從后座消失了。他向當?shù)厝舜蚵?,卻得知女孩失蹤多年?!蓖ㄟ^多年的搜集、整理和對比,作者發(fā)現(xiàn)這個傳說有非常多版本,它們散布在美國各地,甚至遙遠的韓國。
這些版本擁有某些共同的要素,但只要將細節(jié)加以本地化(當?shù)氐穆访?、地名)和現(xiàn)時化(符合講述年代的打扮,比如嬉皮士服裝),或者增加一些看似可信的證據(jù)(搭車客消失后留下的物件),一個版本就可以生成新的版本。
更有意思的是,作者發(fā)現(xiàn)它很可能來源于早期的超自然民間傳說。歐洲移民將幽靈傳說帶到美國,形成最早的版本——馬背上的幽靈。隨著時代發(fā)展,故事里的馬車變成汽車,幽靈旅行者也變成形形色色的搭車客,讓這則古老傳說更具現(xiàn)代都會感。
本書也研究了其他數(shù)十種美國都市傳說?!跋滤赖镊{魚”是較出名的一個,托馬斯·品欽曾將它寫進自己的小說《V.》中。布魯范德認為,雖然品欽筆下在下水道泛濫的白化病鱷魚是超現(xiàn)實的,但他運用民間傳說的文學手法仍是傳統(tǒng)的。
布魯范德還有一本《都市傳說百科全書》,被認為是這方面的集大成之作。
《拐人》:安全享用不安快感
《拐人》(2016)
熊仔俠是位創(chuàng)作力旺盛的迷影型導演,他注重發(fā)掘影像和地域的關系,作品散發(fā)濃重的草根與自由氣質(zhì)。
在《拐人》里,他以多組平行的空鏡,記錄了家鄉(xiāng)順德的不同空間。這些生活場景是他成長中聽聞過的都市傳說的發(fā)生地點:情侶在橋底被殺,舊宅憑空消失,鬼趴在擋風玻璃上……最讓人細思極恐的,是“工廠煙囪里飄出白布”的傳說——如果白布是衣服的碎片,那么衣服的主人去了哪里?
仿家用錄像帶的畫面效果搭配令人不安的金屬感配樂,加重了詭異氣氛,使用日文字卡更是極度大膽的神來之筆,直接喚起觀眾對日本恐怖電影和靈異傳說的潛在記憶。熊仔俠承認,采用這樣的風格,是受少年時期看過的日本漫畫、罪案紀錄片和香港命案新聞視頻的啟發(fā)。
本片的花絮中,熊仔俠提到了某種微妙心態(tài):“我依然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聽到這些事時的恐懼感,因為這些事那么近,就發(fā)生在自己身邊。但矛盾的地方在于,自己是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封閉空間里去聽這些事情,其實就會有一種不安的快感?!卑踩叵碛貌话驳目旄?,其實正是都市傳說得以口耳相傳下去的秘訣。
除《拐人》外,熊仔俠還有《拐人2:公有領域》和《珠三角都市傳說》等作品。
《大時代》:意外次生
《大時代》(1992)
有一類作品,本身并非意在表現(xiàn)都市傳說,但隨著它們的播出,都市傳說卻意外次生了。例如,香港無線電視的經(jīng)典劇集《大時代》首播于1992年,講述股市商戰(zhàn)中的恩怨情仇。劇中,鄭少秋飾演的狂人丁蟹常在熊市中拋空而獲取暴利。這本是劇情需要,但該劇播出時恰逢港股歷史性暴跌,令人始料未及。
更神秘的是,接下來二十多年里,每當鄭少秋主演的作品播放時,香港股市都會出現(xiàn)明顯的下跌現(xiàn)象。于是坊間開始流傳,只要鄭少秋的節(jié)目播出,哪怕是舊節(jié)目重播,都是股災的征兆。甚至有人收集數(shù)據(jù)并研究后發(fā)現(xiàn),鄭少秋和股災之間關聯(lián)的時間線還可以逆推將近二十年:早在《大時代》面世之前的1973年,鄭少秋主演的《煙雨濛濛》播出時就遇上了香港股災。
實際上,“丁蟹效應”屬于“自我應驗預言”的一種——由于部分投資者相信這種特殊的股壇現(xiàn)象,在鄭少秋出現(xiàn)時,生怕相關效應必定靈驗、股市大跌,便進行非理性的減倉,而這種減倉又反過來使證券市場出現(xiàn)真正的暴跌。
從科學分析來看,現(xiàn)有金融理論并無客觀證據(jù)顯示“丁蟹效應”能左右到主流投資界的選擇或偏好。不過幾十年來,這個效應靈驗的次數(shù)多于不靈驗的次數(shù),所以,《大時代》和由它衍生出來的丁蟹效應,還是作為香港經(jīng)典的都市傳說而繼續(xù)流傳著。
《密室大逃脫》:四角游戲
《密室大逃脫》(2019)
近年劇本殺、密室逃脫、實景探案等游戲受追捧,要歸功于此類綜藝的熱播。這些節(jié)目除了在明星和制作上肯花血本,劇本本身的打磨功不可沒。其中最吸引觀眾的推理、懸疑、恐怖等元素,有不少取材自都市傳說。
比如我們學生時代都聽過“四角游戲”:夜半時分,黑暗的方形空房間里,四個人各自站在一個角落面壁。游戲開始,第一個人順時針走向下一個角落,碰到第二個人;這時第一個人停下,第二個人開始走。如果走到某個角落沒有人在,就咳嗽一聲通知大家,然后繼續(xù)走,直到碰到人。邪門的是,走幾輪后不再有人咳嗽。所有人都一直在走。那么,多出來的人是誰?
這則都市傳說的雛形很可能是江戶時代一則名為“角落里的老婆婆”的日本怪談。進入現(xiàn)代社會后,它又衍生出“五人登山隊”等版本,流傳于東亞地區(qū)。
不論如何,很少有人敢真的嘗試挑戰(zhàn)四角游戲。但在網(wǎng)絡綜藝《密室大逃脫》的某一集里,明星們被迫上陣。由于機關布置得相當巧妙,參與者不是悄悄多了一個,而是一個接一個憑空消失。這令剩下的明星嚇得魂飛魄散,也成功拴住觀眾的好奇心。
通過當代傳媒和流量明星,流傳已久的都市傳說被精心包裝、改編后,重新推向更多人群,這是有趣的新現(xiàn)象。
上一篇:永遠的毀滅公爵怎么玩 這樣咋辦啊
下一篇:我做夫人那些年田地租率幾成比較好
強推





